发展医养结合 畅通老年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5-02-10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医养结合。截至2023年底,湖州市60周岁以上人口达80.57万人,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3位。当前,湖州市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探索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共创建36家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10191张床位,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课题组基于调查问卷和访谈,提出我市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医养结合工作推进中存在的
“最后一公里”阻碍
“多龙管水”致协调管理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兼具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等职能,在管理上涉及多个部门,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隶属于卫健部门主管,养老机构则隶属于民政部门主管,而涉及医疗保险费用报销事宜又由医保部门主管,缺乏统一的社会管理和监督机制。
“价格矛盾”致群众入住难。当前基本医保体系中针对老年人健康特点的保障方式还较薄弱,医保基金难以直接和养老机构进行结算。群众消费能力尤其是农村地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残疾老年人、患病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收费标准有一定差距。
“界限模糊”致医保报销难。当前医保政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早期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房等医疗健康服务项目未出台相关支付标准。养老机构床位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医药费、老年人部分慢性病等费用无法使用医保结算。
“人才匮乏”致服务提质难。据课题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以女性为主,占比达86%;40周岁以上人员占比77.6%;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仅15.12%。医师执业场所有限制,养老服务机构医师不足。
进一步深化我市医养结合
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动政策体系化。一是完善全方位规划编制。科学编制全市医养结合整体规划,明确医养结合发展的定位、思路、重点和空间布局,注重与土地、城建等规划有机融合、有效衔接。二是健全全领域优惠政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筹资、多元服务”思路,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设立医养结合产业引导基金,带动民间资本投入。三是强化全链条部门协作。发挥老龄委协同各方职能作用,加大民政、卫健、医保等政府部门政策统筹力度。突破医养结合机构中养老床位与医疗病床补助政策共享、医保结算等壁垒,探索突破上门开展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的医保结算通道。
加快推动布局科学化。一是着力推进医中有养。加快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疗机构建设,支持改造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重点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有条件的开设老年病科(区),增加老年病床数量。积极引导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发展成为收治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二是着力推进养中有医。支持拥有200张床位以上规模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康复服务机构或病区;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卫生所(室)、护理站等。未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应设立巡诊室,主动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开展医疗巡诊服务。三是着力推进医养联动。支持以签约、托管、对口支援、合作共建等形式,确定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以及责任义务等事项,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到养老机构巡诊。推行乡镇卫生院与周边养老院医养结合全覆盖,支持有条件的卫生院和养老院(敬老院)合二为一,统筹规划、统一建设。
加快推动发展社会化。一是调整优化服务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健康养老服务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医养结合机构等级评定、评估制度,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环境、资金、服务等方面的监管。二是坚持多样化发展机制。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措施,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三是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旅游”“医养结合+文化”“医养结合+食品”“医养结合+体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建设大型养老综合体,加快构建高端化新型医养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队伍专业化。一是开展“订单化”教育培训。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专业为老服务人才,支持相关院校、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式”为老服务人员培训。二是推进“标准化”管理服务。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提高服务专业化程度。三是实施“个性化”定价改革。发布养老护理员工资指导价和个性化服务定价,实施个性化养老服务定价改革,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如推广德清县创新设立首个“养老护理员日”等。
加快推动服务智能化。一是实现资源“集成化”。加快推进卫健、民政、医保等部门健康养老数据资源的整合,实现医养结合基础数据互联互通。持续健全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强化医养结合技术支撑。二是推动医疗“远程化”。鼓励引导县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通过组成医疗服务共同体等方式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合作关系。如杭州市开展“远程智慧医养服务”,对基层发现的疑难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及多学科联合会诊(MDT),让群众“在家就可看上海和省市名医”。三是拓展功能“定制化”。加强医养结合监测,如杭州市引进可穿戴式设备,依托社工和家属,为试点区老年人开展居家健康监测,相关数据与家庭好医App、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为提高服务效率提供数据依据和支撑。
-
从口腔专业化到医养一体化:泰康的“入口级”生态实践
当老龄化浪潮加速重构人口结构,长寿经济呼啸而至,大健康产业迎来万亿级市场的黄金拐点。然而,繁华背后,隐忧暗伏:行业的粗放式扩张,致使服务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消费
发布日期:2025-05-08 -
南宁市高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做养生理疗,在长者饭堂享受健康美食,在文化活动室内排练舞蹈……在西乡塘区北湖街道明秀南社区,老年人生活便利、精神富足,社区养老幸福指数不断
发布日期:2025-05-08 -
医养结合典型案例征集|服务超20000人次!金龄健康“五床联动”模式让医养深度融合
2024年7月,山东省民政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印发《山东省“五床联动”试点实施方案》,开始实施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安宁疗护床位“五床联
发布日期: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