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讯

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前缀:

88.205.71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十万亿蓝海市场 养老产业成“香饽饽”

发布日期:2022-12-28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2021年年末中国总人口为14.13亿人,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2.01亿人,占比14.2%。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加重了社会养老负担,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诸多困境成为了社会难题,在医疗、经济、人口结构等方面给社会带来较大压力。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势必给国家发展带来压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庞大的老年群体将会带动养老市场的发展。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全球养老产业发展及中国市场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8.8万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2.3%。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中国养老相关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多家企业加速入局


中国养老产业起步较晚,与美国、日本等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今仍是一个新兴产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养老产品种类和内容相对匮乏、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诸多服务与设施有待完善,养老市场尚未饱和。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些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提升到了一定的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提上来了,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生活也在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逐步关注到这个领域,给养老产业带来了发展机会。


养老产业关注度的日渐提升,吸引了大量企业布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中国养老企业数量共有367083家,其中有三个省份企业数量突破30000家。江苏省养老企业数量在各省份中排名第一,共有36128家,其次是山东省32453家,广东省30837家。


中国养老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成立年限多数集中在1-5年内。可见,养老行业在近几年迅速发展,队伍日益壮大。


此外,资本也纷纷涌入,抢滩十万亿养老市场。


数据显示,2014至2022年8月中国养老市场投融资金额总计207.8亿元,投融资数量共计197起,投融资事件金额较高。资本对养老产业的布局越来越看重。


今年以来,养老赛道诞生了多笔投资,包括邦邦机器人、小橙长护、新府智能、国龄城科、共享之家、天与养老等至少6家养老相关公司先后获得融资。


当前,养老产业市场目光主要集中在三个细分赛道上:一是养老地产、养老机构产业;二是医疗器械、护理设施、智能养老等养老医疗护理产业;三是线上教育、带社交属性的旅行运动等老年人教育及文娱产业。


据了解,早在2010年,万科、保利两大房企就已经入局养老产业。至今,中国大约有30家房企已在养老领域有所布局。


除此之外,互联网大厂也纷纷跨界入局养老产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4家互联网龙头公司在保险行业均已深入布局,滴滴、美团、哈啰等也开始向保险业进军。特斯拉、理想、比亚迪等车企进军保险市场的热情同样较高,目前均已斩获保险中介牌照。


星罗密布的各方资本纷纷入局,足见养老市场的火热。


各地政策接连出炉,利好养老产业发展


养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养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企业和资本的注入是生命力,而政策则是骨骼的生长,只有两者兼顾并存,把握住政策趋势,做到合理化的资源分配,才能尽可能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作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老年社会工作人才是紧缺人才。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每千名老年人配备1人以上社会工作者。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省级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因地制宜制定了针对各省市相关的养老政策与发展目标。


天津出台《关于深化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管扶用”23条措施》,将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作为当前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更好地满足居家老年人“原居养老”需求,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着力增加综合性养老服务供给,推进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


上海发布的《上海市健康老龄化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善,老年健康服务供给有效增加,服务资源配置更趋合理,老年健康服务质量有效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湖南省出台的《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多支柱、全覆盖、重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老年健康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安全、绿色、便利、舒适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扎实推进;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持续改善;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更加浓厚;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各省市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红利带动下,养老产业持续升温,我国养老市场主体不断扩大,老年人群消费潜力加快释放,产业规模也继续迈上新台阶,可谓是前景可期。


养老产业就业缺口大,新兴职业潮涌


在我国整体步入老龄化社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大背景下,养老市场前景广阔。但当前,老年人多和养老服务需求旺,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不够,业务能力不强等供需不足矛盾较为突出。


对此,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商学院》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发经济’市场内的供需不平衡是必然的,因为过去的市场结构是年轻群体消费比重相对较大,老年群体比重较小。但目前这个市场结构的天平在逐渐倾斜,供需关系和市场配置问题正在适配阶段,就会产生相对应的不平衡。”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有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4万个,床位800多万张,按照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跟老人的比例1比4算,至少需要200万名护理员,还不包括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养老护理员存在很大缺口。


2022年11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22年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服务工作的养老护理员跻身前列。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传统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老人洗澡难”“子女工作忙无法随亲人陪诊”等养老服务新需求也催生了“老人助浴师”“老人陪诊员”等新职业。


#95后小伙做陪诊师月入过万#、#90后大厂女孩辞职创业为老人助浴#等词条也登上了热搜。新兴职业的潮涌,将为社会提供数百万新增就业岗位,养老产业俨然成为了我国就业市场的重要增量。